IVN国际志愿者网络-全球志愿者组织义工招募-国际志愿者协会义工旅行项目交流申请公益平台-官网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【文品复兴】给西方一个文化的中国

  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5-6-19 18:17:1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国际志愿者者网络,义工旅行,国际义工

马上注册,享受更多特权与福利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本帖最后由 豆角 于 2015-6-19 18:19 编辑

      出国以前并不会意识到“文化”,出国以后当我本来所属的文化被剥离,我在慢慢被另一种文化所同化的时候,我才清楚地看到它,属于民族的那部分,深深的存在于我的脉络。——题记

       我叫舒宇婷,一个在法国学习心理学的成都人,喜欢与人交流,与自己交流。课余时间游泳、爬山、瑜伽、写字、绘画、弹吉他,因为做这些事情让我专注平静,得以思考。
       我生长于成都,从三国蜀汉遗风的武侯祠、热闹喧嚣的锦里,到传统与文艺碰撞的宽窄巷子,从悠闲懒散的麻将茶馆文化,到无辣不欢的川菜火锅,这片土地的风情流淌在我的血液,烙印在我的心里。19岁时开始在法国南部海边小城蒙彼利埃学习与生活,从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身体灵魂是一体或者分离,到弗洛伊德“潜意识”、拉康“镜像理论”对自我意识形成的假设,从斯宾诺莎“神即自然”回归到道家的“天人合一”,可以说,法国是我的精神之乡。
       在法国街头,时常有法国人对我说“你好”,他们有时也这么对日本人韩国人问好。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,汉语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,但在文化的其他部分,日韩在以他们的方式在扩大影响力,有些法国同学问我,“Yuting你知道XX动漫吗”“你看过XX韩剧吗”“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很像吗”“江南Style!”,每每此时,我都会呆一呆,也不禁叹服邻国友人们软实力的传播功力。
       大多数欧洲人对中国并不了解,在和很多法国人交谈中发现,他们对中国的印象很刻板,中国的关键词,基本上是“遥远”“古老的文化”“中文好难”“有钱”“污染”“复杂”“中国人很勤劳”“made in china”,加上一些法国媒体的立场对我们国家并不是很友善,以及为了吸引眼球增加收视率,对中国报道的常常避重就轻夸大其词,更加大了了解的难度。但是传统文化不一样,它在漫长的历史洪流中精炼、保存、传承,没有人会去刻意扭曲,但它的问题在于,如何去传达以及理解,如何在文化与文化之间建立桥梁。
       在法国这几年,认识了很多法国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的朋友,其中也不乏与中国文化有所交集的时刻:一个学习中文专业的法国男生,告诉我说他学习中文是因为最开始他对日本文化感兴趣,后来发现它的源头在中国;一个学戏剧表演的法国姑娘,曾看过一场朋友的演出,是关于一个中国的神话故事,我们互相一对发现是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”;我房东的儿子是个画家,他以前去少林寺学过三个月的武术;一位德国医生,退休后旅居在法国,在喝中药治疗结石,他认为中医顺应自然,讲求和谐,非常的神奇和智慧;一位业余音乐制作人,多次来中国旅游,葫芦丝吹得悠扬又逍遥。说起来有点好笑,出国以前并不会意识到“文化”,出国以后当我本来所属的文化被剥离,我在慢慢被另一种文化所同化的时候,我才清楚地看到它,属于民族的那部分,深深的存在于我的脉络。
       大一时修过社会学和人类学,记得当时老师说,当我们在谈论culture文化的时候,我们下意识的在优越感里,在霸权的西方文化中去审视他者的文化,恰巧人类学家做田野调查的对象,都是相对弱小的、原始的文化,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很重要。当时便被这样的西方自我反思所触动,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,在这个层面没有贫穷富裕,高低贵贱。“原始”在人类学中不是贬义词,“文明”反而是,现代化文明进程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升,却阻碍了传统手工业的传承与发展。
       好些时候,我会和外国朋友们分享剪纸、皮影、京剧、刺绣、中国结、春节习俗、饺子怎么包等等,他们非常感兴趣,认为这些东西才是中国,我很开心,我也希望他们眼中的中国,是这个文化的中国。
       大部分生活上的差异,思维差异,其实都源于文化差异。文化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被潜移默化的践行着,它存在于我们的集体潜意识,代代相传,成为我们精神世界的基底。也许是身在异国的原因,在差异中我发现,文化的不同作为一种鲜明的标识,将我区别于欧洲人,但文化的民族性,又将我与欧洲人相连。那些传统的工艺品,传达着真诚的思想情感,是世界的语言。
       我在高中时期听说,有一种名叫尺八的乐器,发源于中国却在中国濒临失传,日本的尺八演奏家冢本松韵先生每年来中国传授尺八,因为古时候中国给过日本很多东西,现在想把尺八还给中国。当时非常希望能够跟随先生学习尺八,但后来机缘巧合去了欧洲,这个愿望遗憾搁浅。几年前的暑假我在卧龙大熊猫繁育中心做过短期的志愿者,近距离观察照顾熊猫,了解它们的习性与生存现状,获益匪浅。所以真诚的希望能够加入你们,参与大理文品复兴行动,一同探索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。

2015.06.19于成都


发表于 2015-6-19 18:29:14 | 显示全部楼层
好有文化的样子~~佩服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5-6-19 19:44:05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豆角 发表于 2015-6-19 18:17
出国以前并不会意识到“文化”,出国以后当我本来所属的文化被剥离,我在慢慢被另一种文化所同化的时 ...

分析得太好了,希望你能如愿以偿
来自: 微社区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5-6-19 19:47:33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非常同意离开本身生活的环境,所处的文化才会慢慢现形这样的看法~棒棒哒
来自: 微社区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5-6-19 19:51:42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豆角 发表于 2015-6-19 18:17
出国以前并不会意识到“文化”,出国以后当我本来所属的文化被剥离,我在慢慢被另一种文化所同化的时 ...

在我生活的这个逐渐散失笔头描述情感能力的社会,你对文化的理解,你纯净的精神世界都带给我很大的触动。
来自: 微社区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5-6-19 19:58:17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以前你给我的邮件说我们国家缺乏包容性和对所谓“正统”之外的价值观、文化的宽容。我们像是被模式化批量产出的,有的人特立独行一点就会被视为异类。但愿我们都不要活在标签里,就算生而为人对不起也要有对不起的样子,酷酷的那种。
来自: 微社区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5-6-19 21:33:57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豆角 发表于 2015-6-19 18:17
出国以前并不会意识到“文化”,出国以后当我本来所属的文化被剥离,我在慢慢被另一种文化所同化的时 ...

写得太好了,传承中华文化人人有责,祝你成功!
来自: 微社区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5-6-19 21:36:17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写得好,当志愿者,顺便深度游
来自: 微社区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5-6-19 22:08:54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5-6-19 22:20:37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支持!好文!加油!
来自: 微社区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文佑|小黑屋|国际志愿者网络(IVN)

GMT+8, 2024-11-24 04:50 , Processed in 0.021563 second(s), 10 queries , Gzip On, MemCach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